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日悦来网,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智联招聘,基于产业大数据和人才供需大数据,发布《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行业发展较好,养老/看护需求同比增长28.9%。
聚焦重点产业,集成电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需求占比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湾区招聘需求中,重点产业占比较高。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以22.6%的占比位居首位;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占比相近,分别为8.0%、7.9%,凸显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产业优势;大型设备/重工业、加工制造、汽车等合计占比约为8.5%,集中体现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立区”的战略导向。
《报告》表明,深圳、广州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引擎作用和人才聚集效应。具体来看,深圳、广州招聘职位数在大湾区占比分别为35.2%、31.8%。穗深地区拥有众多知名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大湾区招聘需求中,500人以上大中型企业招聘职位数占比达41.4%,显著高于全国同规模企业招聘总量(33.3%)。大湾区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开放程度高,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入驻,例如华润集团、腾讯控股、招商银行、南方电网等,这些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养老/看护行业势头正猛,护工岗位薪资上升10.0%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大湾区当前招聘增速亮眼的产业集中于“现代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先进制造”等行业领域。具体来看,现代服务业中养老/看护、居民服务增长突出,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增长28.9%、13.9%。大湾区注重民生福祉与宜居宜业建设悦来网,养老服务契合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区域对高品质民生保障的需求,居民服务则支撑城市生活服务体系完善,助力打造优质生活圈。
物联网、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分别为14.7%、5.6%。《报告》指出,从战略层面来看,物联网、人工智能是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产业,前者是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后者则赋能产业升级,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驱动人才需求增长。
从产业招聘的重点职业来看,2025年上半年,大湾区养老/看护行业的核心职业有护工、社工、月嫂、保姆、护士等,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10.4%、9.4%、4.9%、4.3%、3.6%,呼应了老龄化社会下养老照护成为刚需的趋势。
从招聘薪资的变化来看,护工、月嫂的平均招聘薪资分别为6990元/月、10030元/月,同比分别增长10.0%、8.1%,反映出大湾区对优质社会服务的价值认可,专业护工、月嫂等“技能型民生岗位”的溢价能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向高质量、高价值发展。
具体来看,深圳的养老/看护、物联网、人工智能需求分别同比增长120.9%、16.5%、9.1%。深圳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已分别达到85%和80%。这一发展态势催生了大量专业照护、康复治疗等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深圳市依托众多龙头企业,推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迸发出巨大活力。
大湾区青年人才磁吸效应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求职市场人才活力优势显著。25-34岁人群构成求职主力军,占比高达43.8%,16-24岁群体占比为26.1%,较全国求职占比(42.2%、23.4%)均更高,反映出大湾区经济特别是蓬勃发展的科技与创新产业对年轻人才持续的、强大的磁吸效应。
从投向大湾区的人才来源行业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以18.3%的占比位居首位。这与房地产建筑行业本身的大体量相关,也与大湾区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有关。紧随其后的是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6.6%)和互联网/电子商务(6.5%),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一方面,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如珠三角电子制造产业带,涵盖了从原料加工、模具制造到芯片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人才回流。另一方面,以腾讯、网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构建了完善的电商生态,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人才“技能复用”。
总体来看,大湾区的流入人才与区域重点布局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招聘需求高度契合,产才融合程度较高,体现出区域产业与人才结构之间的良好匹配。
南方+记者 李定悦来网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